找到相关内容750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星云大师的功、言、德

    修为的玄机,一经点破,便豁然开悟。”   立德   大师在弘法度众上的态度是:有为教的忧患意识;有为道的笃实心态;有为事的敏锐觉知;有为众的慈悲愿心。以其佛法弘扬的范围、一代宗师的风范,以及在全球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7544992712.html
  • 猎鸟取乐 坠崖鸟啄

    多逢忧患,人皆恶之,刑祸随之,吉庆避之,恶星灾之,算尽则死。”;“凡人有过,大则夺纪,小则夺算。”犯,自己感召也。夺,除去或夺去。算,百日,人之寿命。贫是无财,耗是家破。多逢就是说常常遇到不善的人。...慎我口,自治我身。”久久无间断,自然不会以外境动心,湛然无欲,全体都成善的因缘,这样怎么会寿命减少或贫耗忧患呢?所谓:“算减则贫耗,多逢忧患,人皆恶之。”   以前有一位奉符县长钱若愚,奸诈阴险而且...

    道升

    |报应|因果|戒杀|杀生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10/12/0959052024.html
  • 常如:随师学禅

    与我和一位四川的陈先生谈起虚云和尚那张低着蹙眉的照片。陈先生说:“这张像,很烦恼的样子。”师父说:“不是烦恼,是忧患”。我砰然心动。师父接着说:“我们都能象虚老一样,有忧患意识,佛教就有望了,我们个人的修行就能有所成就。”  有谁能理解禅者的忧患呢?我们选择禅时都只注意了禅的喜悦和超脱,却忽略了禅的艰难、禅者的承担。  禅宗初祖迦叶尊者以苦行著称。连佛陀都为老迦叶担心,怕他吃不消,劝他放松些,可他...

    常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52140421.html
  • “人生佛教”与儒家“人本”哲学能统一吗

    凡二千余年,始终有一条主线贯串其中,即志存天下,积极用世。中国儒家的这种入世精神,现在的有些学者亦称之为“忧患意识”。而最能体现这种“忧患意识”的,当是宋代范仲淹如下一段话。范仲淹在《岳阳楼记》中说:  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。居庙堂之高,则忧其民;处江湖之远,则忧其君。是进亦忧,退亦优。然则何时而乐耶?其必先天下之忧而优,后天下之乐而乐。”(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)  中国士大夫的这种“忧患意识”,还有...

    赖永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05654909.html
  • 杨文会佛学思想特征初探

    忧患意识。借用古人的话说,那就是“作《易》者,其有忧患乎?”  由于晚清的衰败景象以及出使英法的实际考察经验,使得杨文会同当时许多先进人士一样,看到了整治世道人心对于民族振兴的重要性。所以,在杨文会那里...,作为时代大师级的人物,杨文会的理论建树必须要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。只有这样,他的理论思维才会具有现实的生命力。面对当时西方列强强加给中国人民的深重苦难,具有强烈忧患意识的士阶层的一员,义愤填膺、...

    刘成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23962968.html
  • 全面展现内学院一系的佛学成就——评刘成有《近现代居士佛学研究》

    受到致命打击;清末民初的庙产兴学风潮,进一步将佛教推向了存亡续绝的生死关头;而解放前的历次革命与解放后的各种“左倾”运动,也无不将佛教列入打击对象的行列,使这种以出世解脱为宗旨的宗教饱尝尘世的忧患。但...身世家国之忧患时,佛教便当然是寻觅出路的非常重要的诉求资源,兴教,化导人心,消除盛行社会的贪欲与弥漫人间的戾气,从而实现国泰民安,在那时的许多具有佛教信仰的人看来都是社会的必然出路。欧阳渐主要生活于民国...

    韩 焕 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93963136.html
  • 弘储僧灵岩聚会

    大难当头,一些人劝之,弘储全然不顾,叹道:“忧患得其所,汤火亦乐国也。”完全是一副为信仰而敢于致命的样子。每值三月十九日崇祯帝自缢煤山日,弘储必着素服,在苏州焚香北向挥涕,二十八年如一日,不改初衷。...破城,徐汧投水自尽,枋欲跟随从死,经徐汧劝止,自是隐居灵岩、天平山麓,土室树屋,以终其身。虽忧患坎坷,极人世难堪之境,但枋悠然不改其乐。据说,巡抚都御史汤斌慕其高节,屏除驺从特访之灵岩山中,而徐枋就是不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52666480.html
  • 现代僧伽教育现状的反思与展望

    从而,探索出一条契合时代要求僧伽教育的新路子来。  反思之一:佛教教育要迅速树立起忧患意识。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曾大力疾呼:中国佛教的当务之急,第一是培养人才,第二是培养人才,第三还是培养人才...相当长时期内佛教工作最重要、最紧迫的是培养人才,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,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各地宗教管理部门,各地佛教协会,各寺院负责人和大德长老们要树立忧患意识,深刻认识培养人才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82968525.html
  • 高高山顶立,深深海底行--《禅》刊办刊指导思想综述

    思想,提出了“走人间佛教道路是中国佛教的唯一希望”、“振兴禅宗是振兴中国佛教的关键”、“提高信众的教团意识和佛教团体负责人的自身素质、强化寺院住持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,是搞好教团建设的根本前提”等一系列...寺院管理。   4.出家人必须坚持以修行和弘法为本分,这是保持僧团本色的根本。   5.培养教团意识,强化佛教团体负责人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,是提高佛教整体自我调控能力(以便更好兴利除弊)的有效途径。...

    明 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21853275.html
  • 近现代“人生佛教”与儒家的“人本”哲学

    有一条主线贯串其中,即志存天下,积极用世。中国儒家的这种入世精神,现在的有些学者亦称之为“忧患意识”。而最能体现这种“忧患意识”的,当是宋代范仲淹如下一段话。范仲淹在《岳阳楼记》中说:  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。居庙堂之高,则忧其民;处江湖之远,则忧其君。是进亦忧,退亦优。然则何时而乐耶?其必先天下之忧而优,后天下之乐而乐。”(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)  中国士大夫的这种“忧患意识”,还有一副对联对它作了...

    赖永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94140765.html